Kraken海怪錢包問世,加入Coinbase、狐狸錢包競爭行列! Posted on 17 4 月, 202417 4 月, 2024 By Emma Kraken 推出自家加密貨幣錢包,加入與 Coinbase、MetaMask 的競爭行列 Kraken,這家第二大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,已開發出自家的錢包,在產品領域趕上了競爭對手 Coinbase,並加入了一個飽和的領域,其中還包括 MetaMask、Ledger 和 Trezor 等主要參與者。 這款新推出的「Kraken 錢包」(Kraken Wallet)是一款自我保管(self-custodial)錢包,將於本週三推出,無論是否為 Kraken 用戶均可使用,CoinDesk 率先報導。該錢包最初將支援包括比特幣、以太坊、Solana、Optimism、Base、Arbitrum、Polygon 和 Dogecoin 在內的八條區塊鏈。 根據與 CoinDesk 分享的一篇部落格文章,Kraken錢包將成為首個由主要交易所開源的錢包。這意味著開發人員可以存取並為代碼做出貢獻。Kraken還將透過他們的開源補助計劃(open-source grant program),向發現漏洞的開發人員支付報酬,以便在出現錯誤時改善錢包。 根據Kraken的說法,該錢包將只收集「作為錢包運作所需的絕對最少資料」,符合許多加密貨幣用戶所重視的隱私原則。「用戶活動將透過Kraken自身的基礎設施進行代理,隱藏 IP 位址,防止用戶身分和位置資訊可能遭到外部曝光。」 Coinbase 錢包極為流行,而至少另外兩家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 Binance 和 OKX,也為用戶提供了可插入其生態系統的錢包。 Kraken 錢包產品總監 Eric Kuhn 對 CoinDesk 表示:「Kraken已經告訴人們十多年要自行保管資產。我們在建立 Kraken 錢包時,遵循了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原則,例如用戶隱私和開源程式碼。區塊鏈上正在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,我們希望有一款錢包能讓人們存取這些生態系統。」 過去幾個月來,Kraken一直在擴充其產品套件。 去年11月,據報導Kraken正在與多個第二層團隊(layer 2 teams)洽談,尋求合作夥伴協助建立自家的第二層區塊鏈網路——就在 Coinbase 於8月推出自家的卷積鏈 Base 之後不久。 2022年,Sam Bankman-Fried 的 FTX 加密貨幣交易所倒閉,凸顯了將加密貨幣留在中心化交易所的風險——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像 Kraken 和 Coinbase 這樣的公司一直在探索涉及區塊鏈產品的商機。 Kuhn 表示:「Kraken 錢包是我們投資於『你的鑰匙,你的加密貨幣』生態系統的方式,這對於無需許可的金融存取權至關重要。我們歡迎其他錢包,但我們將專注於打造最佳的一體化加密貨幣錢包,它是開源、安全且私密的。」 加密貨幣
加密貨幣 分析師:迷因幣需求空前高漲,熱度有增無減! Posted on 9 5 月, 2024 《紐約時報》風格重述: 比特幣(Bitcoin)等加密貨幣正引發全球金融體系的重大變革。這些「智慧貨幣」顛覆了傳統的貨幣概念,並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。隨著監管環境的不斷演變,加密貨幣市場正朝向更加成熟與穩定的方向發展。投資者務必審慎評估風險,把握這波「迷因」經濟的機遇。 Read More
比特幣在美國通脹資訊公布後跌破 68,000 美元 Posted on 10 4 月, 2024 美國 3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率上升 3.5%,比特幣價格隨之下跌 紐約時報報導 根據最新數據,美國 3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(Consumer Price Index, CPI) 同比上漲 3.5%,而這一漲幅超出了市場預期。與此同時,比特幣 (Bitcoin) 價格在消息公佈後出現下跌。 分析人士指出,通脹壓力持續上升,這加劇了投資者對聯準會(Federal Reserve) 可能加快升息步伐的擔憂。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往往被視為對沖通脹的工具,但在經濟前景不確定的環境下,投資者傾向於降低風險。 這一物價上漲數據反映了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,使得消費者的生活成本持續上升。分析人士表示,即便隨後幾個月通脹壓力有所緩解,但美國消費者在短期內恐怕難以獲得喘息的機會。 整體而言,這一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凸顯了通脹挑戰的嚴峻性,也引發了市場對聯準會後續貨幣政策的關注。 Read More
加密貨幣 區塊鏈社交新創 Farcaster 獲 Paradigm 領投 1.5 億美元 Posted on 22 5 月, 2024 丹·羅梅羅的「Farcaster」今年初推出「Frames」功能,引起轟動。此功能讓應用程式能在貼文內運作,使用者無需離開網站。《紐約時報》風格撰寫如下: 「Farcaster」的「Frames」功能讓應用程式能在貼文內運作,使用者無需點擊離開網站。這項創新引起了廣泛關注。 Read More